“贵州电网工匠”姜琦的“计量人生”
电头条新闻贵州安顺6月15日讯(通讯员 王进 陈娟)他曾坚持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幅画作;
坚持24年如一日从事电能计量专业工作,秉持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确保计量精准。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追补电量,为企业挽回至少500万千瓦时的电量损失。
坚持相信“坚持”的力量,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计量班共产党员姜琦把自己打磨成高级技师和技能专家,传承工匠精神,为青年员工专道受业解惑,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五一劳动节,姜琦荣获“贵州电网工匠”称号,将自己的荣誉清单再次拉长。
一双巧手练就装表绝活
1997年,姜琦技校毕业到安顺供电局参加工作,在电能计量专业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
“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动手能力是我的强项。”一提到专业,原本有些内敛的姜琦打开了话匣子。“第一次接触电能表安装时,我不理解为什么老师傅们的接线会那么凌乱。”在姜琦看来,电能表安装完全可以做到更规范和美观。于是,规范安装电能表便成了姜琦追求的目标,也因此练就了一手绝活。
工夫在细节处。姜琦与别人装表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始终坚持“精益求精,高效节约”的工作理念。
剪切线材时能够做到一线定位。用最短的导线比对具体长度,其余导线同时剪切,累加空间位置距离,节约线材、提高效率。
困扎导线时能够做到一体成型。导线分色、分层排列,先困扎、后安装,不仅做到工艺美观,还不会出现错误。
导线塑形时能够做到目测距离。在接线盒安装位置,目测可保证每根弯折导线长度精确到2毫来以内。
弯制线圈能够做到一次成型。用尖嘴钳夹紧导线尖端,旋转手腕直至成型,圆环美观精确。
姜琦装表接电的绝活不仅给业内树立了装表接电的规范样本,还先后五次帮助其在装表接电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省部级两次,地市级三次。
一双慧眼准确识别故障
“根据大数据分析,电能表出现接线错误或故障,少计电量的情况占绝大多数,供电企业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这个时候必须要更正错误接线并追补电量。”姜琦说,追补电量的过程是非常严谨的,既要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又要让用户认可和满意。
为了维护好企业和用户的利益,姜琦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练就了电能计量差错判断的绝活。
“测量相量,画相量图分析判断电能表接线是计量人员一项必备技能。但所有教材中电压相量基准只有左边正相序一种形式,工作经验不足的人员或新员工容易混淆电压在正相或逆相时不同的相量表现,可能出现分析错误。”姜琦介绍说,为了让错误接线判断更直接,他自创逆相序分析法,把基准电压相量拆分,自创右边的逆相序基准,正、逆相序分别用不同的基准分析,更有针对性,分析准确率100%。
多年的经验累积,姜琦现在已是“成图在胸”,可以不用画图就知道测量角度并进行准确判断,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姜琦的另一项绝活就是计量自动化数据分析。在计量自动化系统中,姜琦能够做到从左至右看数据即可初步判断电能表接入的电压相序以及是否有错误接线,结合简单计算判断表计误差是否合格。姜琦能够做到“一眼识对错”的秘诀就在于善于研究,通过全面掌握数据算法,规律和判断标准,形成一套完善的分析方法。
24年来,姜琦处理计量差错若干次,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追补电量,为企业挽回至少500万千瓦时的电量损失。
一颗匠心助推企业发展
2003年起,技术过硬的姜琦便承担了安顺供电局电能计量采集系统安装及高能耗企业电能计量装置改造系列工作。在工作中,姜琦敢于面对困难,自己设计、制作安装部件,坚持优良的安装工艺,充分利用有限的材料发挥最大的功效,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和开支。
为提高电能表现场校验、更换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2008年,姜琦设计发明了“电能表多功能接线盒”,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对于提高电能表现场校验、更换工作的安全性、工作效率成效显著。该发明获得2010年度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2009年,在贵州电网安顺供电局计量中心自动化仓储检定一体化建设项目启动后,姜琦作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全面参与了计量中心项目的方案设计,拟定了贵州电网公司《计量中心实验场所建设规范》,编写了《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技术规范》《自动检定装置技术规范》。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有效提升了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自动化检定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和计量管理整体水平,项目获得2012年贵州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奖“一等奖”及2016年度安顺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兼职教师,姜琦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和培训教材的编写,传授自己在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电能表错误接线判断等技术工作方面总结的精湛技艺。先后带徒10余名,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尽心尽责,2013年被评为贵州电力系统“优秀师傅”,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姜琦正在演示电能表规范安装。王进 摄
姜琦正在演示导线捆扎一次成型工艺。王进 摄
姜琦荣获“贵州电网工匠”称号。
责任编辑:周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