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云南德宏供电局邵三保 技以载道匠心筑梦
电头条新闻云南德宏4月20日讯(通讯员 孙华)他很憨厚,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微笑,待人总是那么的亲切;他很认真,工作现场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紧固螺丝、拧扳手,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他很好学,抽屉里整整齐齐的放着10多本笔记本,上边密密麻麻记录着调试经验,学习记录、班组管理注意事项等,也记录了他工作32年来的成长历程;他很谦虚,总说,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绍三保是何许人
邵三保,现任南方电网云南德宏供电局变管所检修二班班长。变管所检修二班组建于2016年9月份,共有10人(男9人,女1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5人,30至50岁的有4人,30岁以下的1人。主要负责德宏供电局辖区54座变电站的预试定检、检修及维护、缺陷修复、突发事故抢修处理等。检修二班组建以来,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安全生产,讲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管辖区域变电站事故消缺率100%,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邵三保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帅”,身材高挑、五官轮廓分明,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就是这样一个看着很斯文的“学者型”人才,是一个轻言细语的傣族汉子,还是一名要爬上爬下、跟电力设备打交道的变电检修工。而这名变电检修工可不一般。他是同事眼中检修工作的“活字典”、创新实践的“领头羊”、标杆班组的“老班长”。32年来,邵三保从风华正茂的“小鲜肉”,变成现在鬓角出现银丝的“大叔”。他德高望重,和蔼可亲,是人人敬重的“三哥”。
1985年,从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德宏州机械厂技术科工作开始,他当过技术科质量监督员,任过德宏州交通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做过修试所机械组组长,修试所副所长,综合室主任、至今担任变管所检修二班班长。
32年来,邵三保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了检修高级工。从事故抢修到预试定检,从设备大修到技术改造,一项项艰巨而重要的检修任务,他做到了零事故、零差错。
焊花飞舞写人生
中专毕业后,邵三保到德宏州机械厂技术科担任技术员,负责机电设备的设计、技术指导及安装。在槟榔江电站建设时期,邵三保深入工地两年时间参与了电站压力管道及闸门的安装焊接。“那时候焊道成形总是不好,我整个人像着魔一样,白天干,晚上想,查找相关资料,在白纸上设计焊道的形状、划焊条的方法。”渐渐地,他对每一个技术细节了如指掌。在槟榔江的两年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与焊枪、钢板、电火花打交道,练就了一手绝活。2004年8月,河东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时任修试所副所长的邵三保,在30多度的高温下,放弃午休时间手拿焊枪对着钢材为变电站焊制隔离栏,渴了就喝点淡盐水解暑, 眼睛痛了就抹点眼药水。一个星期后,一道工艺精美的铁栅栏就美美的诞生了。如今在德宏供电局,邵三保的焊工技术没有人超越得了,连变管所检修班多年从事电焊作业的刘成文师傅也对邵三保佩服的五体投地!
“既然选择了和机械打交道,咱必须认真干,不能偷奸耍滑,无论什么工作,要干就干到最好。”参加工作第一天,邵三保就给自己定下了规矩。这位与电力设备打了30多年交道的老师傅深知,设备运行正常与否,检修质量好坏与焊接工艺息息相关,每一道焊口都意味着这台设备能否安全运行。
安全生产领头羊
大家知道,变电检修日常工作重要繁杂,任务艰巨,既要头脑清醒,又要胆大心细,同时对人的体力也是一种考验。邵三保所在班组肩负着辖区54座变电站的设备维护工作,面对数千个设备,其工作量可想而知。32年来,不论酷暑严寒,无论白昼黑夜,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对邵三保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每个月有一半时间是在检修现场,有的检修点很远,车程就得两个小时”,但相比中途的艰辛,工作的安全性才更让邵三保挂心,“周边都是高压电,任何一个失误都会致命。”
工作多年来,顺利完成辖区内变电站的新建扩建工程、日常检修维护、故障抢修等工作。他经常说“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只有落实不了的执行力”。在完成的每一项工作中,无论是技改、验收,还是保护定检,不论是现场前期勘察,工作方案制定,还是工作现场组织协调,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正是由于他长期的负责和坚守,使得一个个变电站成功改造、投运,使得班组维护的54座变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他,每次开起班组会议,或是给班员讲解问题,交代危险点,布置措施时却总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他总说:“干变电检修的人工作中不存在“可能”、“也许”、“差不多”、“不一定”的思想,只有有问题和完全没有问题”,“我们不对设备负责任,设备就会对我们不负责任”,这是一位变电检修人员的工作感悟和经验。还记得2015年12月1日14点00分,110千伏平原变电站35千伏平象线间隔线路侧3216隔离开关出线A、B、C三相T接线夹发热,变管所接到缺陷汇报后,就把抢修任务交给邵三保。缺陷就是命令!当邵师傅接到通知后,二话不说,带领班上两名同事立即赶往平原变电站,对该设备线夹进行抢修,由于该变电站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刀闸接头连接紧固螺丝锈腐比较严重,而且又是高空作业,这样一来,增加了检修难度。虽然面对着重重困难,但是邵师傅凭着精湛的检修技术和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工友们冒雨一直干到凌晨4点,圆满完成了消缺工作,保证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像这样的例子说上一天也说不完,正是凭借着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邵三保一点点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检修高级工,一名高度负责任的班组长,“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邵三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班组前行指路人
2016年1月,邵三保被任命为变电检修二班班长,他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迅速调整状态,进入角色,当时,他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班组成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员工检修技能参差不齐,两个检修班人员要如何融合才能更安全、高效地进行安全生产?由于生产任务重,他鼓励员工利用“人人上讲台”、生产现场“一对一”等多种形式进行专业互学充电,使得员工加快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班组整体专业水平。他重视班组建设,坚持每周五组织集体学习,学习政治理论、业务技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还组织班组员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有三名员工取得了变电检修高级工证;积极开展星级班组创建活动。
只要设备故障不消除,他就不下班。就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儿”,几年下来他对所有设备做到了了如指掌。通过设备故障分析,总结出一套简洁实用的变电设备故障排除流程。编制了《针对35千伏、10千伏断路器操作机构机械部分的判断方法》,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标注,让班组检修人员清晰明了的认知了断路器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方法。
当“微信”普及以后,他也跟上时代节奏,建立了检修班组“微信群”,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分享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注意事项及方法和典型事故案例等信息,进一步激发了员工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热情。
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其他班员,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其他班员言传身教,通过师带徒、讲解课件、疑难问题分析等方式提高班组成员技术水平,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同时,凭借着勤奋刻苦工作,他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南网优秀党员。
检修工作的活字典
为检修班的班长,从事多年的检修工作,经过邵三保处理的设备数不胜数,他经历了少油断路器、多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到如今的智能断路器的变迁,他管辖的54座变电站有几百台断路器,这些设备什么型号,来自哪个厂家,出过什么问题,哪里容易出现问题,他了如指掌。凭借一双长期练就的“火眼金睛”,邵三保先后发现并解决了隔离开关拉杆万向节异常、断路器液压弹簧机构等重大安全隐患,解决了检修与安装调试过程中关键性的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在同事眼中,邵三保的变电设备的维修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只要有他在,再复杂的维修任务心里也踏实。
今年5月的一天,110千伏梁河变电站320开关柜出现不明声音的异响,停电检修后,检修人员没有发现异响原因,他们向邵三保求救。
“检查一下刀闸隔离护板固定螺栓有没有松动。”邵三保根据多年检修经验提出建议。果然,螺栓真的出现了松动。拧紧螺栓后再送电,异响消失了。
类似的场景,在邵三保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出现。以深厚的技术基础为支撑,邵三保在实际工作中迸发出不少“金点子”,也治好了不少变电系统的“疑难杂症”,被同事称为“变电神医”。
“工作时间长了,每天都和这些设备打交道,它们有个‘小病小灾’就能诊断个八九不离十。”听到夸奖,邵三保总是这样说。
邵师傅作为班组老师傅,除了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他还积极将工作中那份认真的态度、丰富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于青年员工,在他的带领下,班组里面的青年员工技能水平快速成长。杨明锦、黄小川已等成为班组技术中流砥柱。徒弟金小三说:“在师傅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多的是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
30多年来,凭借着“孺子牛”般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邵三保一步一个脚印,如无花果般默默成长。
邵三保工作中。
认真巡视设备。
邵三保带领他的班组,积极向上甘于奉献。
邵三保给同事做示范。
邵三保在给同事们讲解断路器检修技术要领。